引言:是外科学的简答题 II 练习噢
# 外科学 | 简答题 II
# 造成窒息的原因和恢复通气方法
病因:
- 颌面、颈部损伤后,血液、血凝块、骨碎片、软组织块,呕出物和分泌物以异物阻塞气道
- 重型颅脑伤致伤员深度昏迷,下颌及舌根后坠,口腔分泌物和 呕吐物吸入或阻塞气道
- 吸入性损伤时,喉及气道黏膜水肿
- 肺部爆震伤造成肺出血和气道损伤
方法:
- 手指掏出致阻塞异物
- 抬起下颌
- 环甲膜穿刺或切开
- 气管插管
- 气管切开
# 清创术步骤
- 先用无菌敷料覆盖伤口,用无菌刷和肥皂液清洗周围皮肤
- 去除伤口敷料后可取出明显可见的异物,血块及脱落的组织碎片,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
- 常规消毒铺巾
- 沿原伤口切除创缘皮肤 1-2mm
- 由浅至深,切除失活组织,清除血肿、凝血块和异物
- 彻底止血
- 再次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伤腔,污染重者可用 3% 过氧 化氢溶液清洗后再用生理盐水清洗
- 彻底清创后,伤口时间短和污染轻的伤口可缝合,但 不宜过紧过密,以伤口边缘对合为度 。缝合后消毒皮肤,外加包扎,必要时固定制动
# 破伤风治疗
- 凡能找到伤口,伤口内存留坏死组织、引流不通畅者, 应再抗毒血清治疗后,对伤口进行处理引流
- 抗菌素应用,目的是中和游离毒素
- 隔离病房,避免光声等刺激,避免骚扰病人
- 注意防止并发症
- 注意营养补充和水电解质平衡的调整
- 抗生素治疗
# 全身性感染综合性治疗
- 原发感染灶的处理
- 抗菌药物的应用
- 支持疗法
- 对症治疗
- 还应对受累的脏器及原有疾病给予相应处理
# 浅部组织细菌性感染的治疗
类型 | 治疗方法 |
---|---|
疖 | 局部处理:红肿阶段可选用热敷、超短波、红外线等理疗,也可敷贴中药。 疖顶见脓点或有波动感,可用碘酊涂擦脓点,也可用小刀将脓栓剔除,不可挤压,出脓后敷中药膏直至消退。药物应用:若有发热头痛全身不适等 症状时,可选用青霉素抗菌药或清热解毒中药方剂。有糖尿病者应给予胰 岛素或降血糖药物 |
痈 | 药物应用:可先选用青霉素类或磺胺甲噁痤。局部处理:初期仅有红肿时,可用 50% 硫酸镁湿敷。如出现多个脓点、表面紫褐色或已破溃烂流脓时,需要及时切开引流。在静脉麻醉下做 ++ 或 + 形切口引流,切口应超过病变边缘皮肤,清除已化脓和尚未成脓、但已失活的组织,然后在脓腔内填塞 生理盐水或凡士林砂条,外加干纱布绷带包扎。术后注意创面渗血,渗出液过多时及时更换敷料。一般在术后 24 小时更换敷料,改呋喃西林纱布贴于创面抗炎。以后每日更换敷料,等炎症控制口伤口内可用生肌散,促进肉芽组织生长。较大创面难以覆盖者,可在肉芽组织长好后予行植皮以加快修复。 |
急性蜂窝织炎 | 抗菌药物使用:先用新青霉素或头孢类抗生物,疑有厌氧菌感染时加用 甲硝唑。局部处理:早期蜂窝织炎可用 50% 硫酸镁湿敷,若形成脓肿应及 时切开引流;而口底及颌下急性蜂窝织炎则争取及早切开减压,以防喉头水肿、压迫气管;其它各型皮下蜂窝织炎,未缓解皮下炎症扩展和减少皮肤坏死,可在病变处做多个切口减压;产气性皮下蜂窝织炎必须及时隔离,伤口用 3% 过氧化氢冲洗湿敷。对症处理:注意改善病人全身状态和维持内环境的稳定,高热时可选用额头,颈侧、腋下和腹股沟等大血管经过的部位作冷敷物理降温,进食困难者输液维持营养和体液平衡,呼吸急促时给予吸氧或辅助通气。 |
浅部淋巴管和淋巴结 | 急性淋巴管炎应着重治疗原发感染病灶。发现皮肤有红线条时,可用呋喃 西林等湿温敷;如果红条向近侧延长比较快,可在皮肤消毒后用较粗的针头,沿红线分别选取几个点垂直刺入皮下,并局部湿敷抗菌药液,以利抗炎。 |
# 术后并发症
- 术后出血
- 术后发热和低体温
- 呼吸系统并发症:肺膨胀不全、术后肺炎、肺栓塞
- 术后感染:腹腔脓肿和腹膜炎、真菌感染
- 切口并发症:血肿、积血和血凝块,血清中,伤口裂 开,切口感染
- 泌尿系统并发症:尿潴留、泌尿道感染
# 手术伤口裂开原因及预防方法
原因:
- 营养不良,组织愈合能力差
- 切口缝合 技术有缺陷,如缝线打结不紧,组织对合不全等
- 腹腔内压力突然增高的动作,如剧烈咳嗽或严重腹胀
预防:
- 在依层缝合腹壁切口的基础上,加用全层腹壁减张缝线
- 应在良好麻醉,腹壁松弛条件下缝合伤口,避免强行缝合造成腹膜等组织撕裂
- 及时处理腹胀
- 病人咳嗽时,最好平卧,以减轻咳嗽时膈肌突然大幅度下降,骤然增加的腹内压力
- 适当的腹部加压包扎,也有一定的预防作用
# 麻醉前用药目的
- 消除病人紧张、焦虑及恐惧的情绪;增强全身麻醉药的效果,减少全麻药的副作用,对不良刺激可产生遗忘作用
- 提高病人的痛阈,缓和或解除原发病或麻醉前有创操作引起的疼痛
- 抑制呼吸道腺体的分泌功能,减少唾液分泌,以防止发生误吸
- 消除因手术或麻醉引起的不良反射特别是迷走神经反射,抑制交感神经兴奋以维持血流动力学的稳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