前言:影响因子和分区是评价 SCI 期刊的两大要素,也是文章投稿时的选择指标。这两者都客观的反映了期刊的文章质量、影响力,以及认可度。科瑞维安官方在每年 6 月左右公布最新的影响因子[1]。
# 影响因子
影响因子( Impact Factor
, IF
)表现为一个数字,用来客观的反应一个期刊文章的影响力。
现如今,国内科研环境一般笼统的对影响因子进行划分[2]:
- IF < 3:较差的期刊
- 5 > IF > 3:中等偏下的期刊
- 10 > IF > 5:中等偏上的期刊
- IF > 10:优秀期刊、顶刊
# 算法
假设今年为 n 年;那么今年的影响因子计算公式为:
Tx =
x
年该期刊的综述与论著数量;
Ux =x-1
与x-2
年该期刊的所有文章在x
年的引用次数;
IFn = Un / (Tn-1 + Tn-2)
# 期刊即时影响因子的估算 —— 以《nature》为例
- 目的:用于获取某本期刊的实时影响因子,为文章投稿提供参考[3]
- 工具:WOS(Web of science)数据库
- 方法:获取因子算法需要的数据代入计算
出版物标题:检索 nature[4]
在侧边栏勾选去年和前年,点击 “精炼
精炼后,在侧边栏可以看到去年、前年的论文和综述量(nature 不刊登综述,故只有论文:T2020 + T2021 = 2036)。
点击搜索栏右侧的 “引文报告”。
我们在这里可以看到前两年的所有文章在今年的被引次数(即 U2022 = 75523)。
则截至目前[4:1],nature 的即时影响因子为 75523 / 2036 = 37.09381139489194
# 期刊分区
期刊分区是在影响因子的基础上,对期刊进行等级划分。国内主流认可的分区为 JCR 分区和中科院分区。
# JCR 分区
JCR (Journal Citation Reports) 分区简单的通过影响因子,将一个领域的杂志平均分为四个等级(Q1 - Q4)。
JCR 分区的查询方式很多(可以直接百度)。这里显示了 JCR 官网 nature 杂志的历年 JCR 分区和在该期刊领域内的排名(万年老大)。
# 中科院分区
中科院分区采用一套比较复杂的算法对期刊进行评价(同时参照的是五年内的平均影响因子),并按照梯度不平均的将期刊分区,呈金字塔型(如图)。
在国内,中科院分区是比 JCR 更有指导意义的分区方式。个人荣誉、基金经常参考。
中科院分区可以通过官方的微信小程序 “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期刊分区表” 查询。
# 涵的建议
IF 和分区不仅仅是作为选刊的依据,同时也作为平时文献阅读选择的依据。选择高 IF,好分区的杂志去研读参考借鉴能够事半功倍。